天大生物科学研究院
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美盛路55号2幢2层243室
健康管理俱乐部:上海市徐汇区东安路15号
健康咨询热线:400-021-2937
21. 肺癌腰椎骨转移引起的根痛与坐骨神经痛有何区别?
根痛指的是脊髓传出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的疼痛。腰椎的骨转移在脊髓硬膜外形成肿物压迫脊神经所产生的疼痛,易与坐骨神经痛相混淆,常误诊为坐骨神经痛而延误诊断。
腰椎转移所致的根痛的特点是位置点固定,延下肢外侧向下放射,以一侧下肢为主,或涉及双侧下肢,疼痛夜间明显,活动、咳嗽或排便时加重,未经有效治疗,症状会逐渐加重。临床同位素骨扫描或腰椎 MRI 可迅速发现转移病灶。
坐骨神经痛多为坐骨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疼痛位置点也相对固定,并也有向下肢发射性疼痛,但多为一侧,双侧罕见,疼痛无明显规律,活动后有时反会减轻,咳嗽、排便等活动与疼痛无关,症状可长期无变化,腰椎 CT 或 MRI 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临床有肺癌病史的病人,出现下肢放射疼痛,应迅速就诊,进行鉴别诊断,以避免延误治疗。
22. 肺癌早期肝转移可能有哪些迹象?
肝脏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小细胞肺癌及肺腺癌最常见,约 15% 的肺癌病人首先出现的转移部位为肝脏。明显肝脏转移时可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临床 常考虑为其它原因引起而忽略了肝转移。晚期可有消瘦、肝区疼、黄疸等,血清检查除谷丙及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外,乳酸脱氢酶及 r-GT 均可明显 增高,体检可发现肝大,质中或硬,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平等肝转移特征。 CEA 可持续升高。由于肝转移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一但确诊肺癌,应常规定期检查肝 B 超,怀疑肝转移病人,应做 CT 或 MR1 以进一步确诊,必要时还要做同位素肝血池扫描,除外肝血管瘤等良性病变,经分期检查检出的小细胞肺肝转移率为 17 — 34% 。检出肝转移后应争取活检以明确病理学确诊。
早期弥漫性肝转移可无自觉症状,查体无异常发现,有时 ALT 或 AST (谷丙或谷草转氨酶)轻中度升高, B 超可有弥漫性不均质改变,应注意与其他肝脏疾病鉴别。
23. 肺癌脑转移早期有哪些征象?
脑也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以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约 60% 的脑转移癌是由肺癌转移所致。临床早期脑转移可无任何临床表现或少数病人表现为对 外周(人与物)不感兴趣,所谓“无欲状”,亦可表现嗜睡等非典型症状,易忽视;典型脑转移常见的症状为头痛、呕吐、癫痫(全身或局部)、共济失调或肢体瘫 痪及失语等脑水肿或占位病变症状。无任何征象经分期检出的脑转移,经治疗预后明显好于临床有症状者。故临床上一经确诊肺癌,尤其是肺腺癌或小细胞肺癌,应 常规检查脑 MRI ,增强的脑 MRI 是目前确诊脑转移的最佳的检查手段,其敏感和准确性均优于脑 CT 。脑转移(孤立或多发)亦可为肺癌临床首发症状。
24. 肺癌能否转移至心脏,有何主要征象?
随着对肺癌的临床认识不断积累,以及由于治疗手段的不断改善、病人生存时间的延长,肺癌心脏转移已不再是罕见的现象,其发病率在 1~20% 之间。肺癌心脏 转移为直接侵犯或血行转移所致,肿瘤可以侵犯心包、心肌甚至侵及心房和心室腔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包恶性积液、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功能衰竭三大症侯群。以 心包恶性积液较多见,可出现喘憋、颜面浮肿、颈静脉怒张、紫绀、下肢浮肿、肝肿大等心包填塞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等症状。血性积液找到癌 细胞或相应肿瘤标志物升高可确诊。心律失常者常为心肌侵犯所致,最常见为窦性心动过速或室上性心律失常,如室上速、快心室律的房扑、房颤,亦可出不同程度 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早搏或瓣膜病变等,病人自觉心悸或心律不齐。充血性心功能衰竭者,病人端坐体位、喘憋、惊恐、咳大量泡沫痰、双肺大量干湿罗音。内科抗 心衰、抗心律失常治疗无效,症状进行性加重。超声心动图、 MRI 或 PET 可协助诊断。
25. 肺癌心包侵犯或转移有那些特点 , 怎样治疗?
肺癌侵及心包可引起心包恶性积液。多数心包侵犯或转移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与心包积液产生的速度和量有关。正常心包内有 30 毫升积液,起生理润滑作用,如果 心包积液迅速增加,仅 250 毫升即可产生心包填塞症状,甚至可危及生命,如果心包积液缓慢增加,即使达到 1000 毫升临床仍可无症状。心包积液的主要症状 是心包填塞引起循环障碍,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体位、心悸、浮肿、上半身静脉怒张,医生体检会发现颈静脉怒张、颜面及下肢浮肿、紫绀(唇、肢端)、肝 大、肝颈回流征阳性、奇脉、心界扩大、心音遥远、心电图表现肢体导联低电压、胸部 X 线显示心影增大, B 超可显示心包内液体量。目前临床主要处理方法是 B 超 定位下,行心包穿刺术放置细硅胶管于心包腔内进行引流,待液体流净后,心包内注入顺铂或丝裂霉素、 5- 氟尿嘧啶及博莱霉素等化疗药物或同时给予干扰素协同 作用,或其它生物制剂。为预防心包粘连应于每次心包穿刺后注入地塞米松 10-15 毫克。大多数病人 2~3 次治疗后心包积液可以完全控制且获持久缓解,极少数难以控制的心包积液可以请外科医生做心包开窗术,引流心包积液至胸或体外。
肺癌的恶性心包积液临床症状严重,给病人造成明显生理及心理压力,但经临床积极处理,绝大多数病人心包积液是可以获得完全缓解的,不少病人缓解超过 1 年。因此,出现恶性心包积液的病人应有充分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6. 哪些肺癌病人需作骨髓穿刺活检查?
小细胞肺癌病人骨髓侵犯较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经分期检查(骨髓穿吸活检)检出的骨髓侵犯率为 17-34% 。若经常规分期检查无任何远处转移依据,应作骨髓穿吸活检以除外骨髓侵犯。如双侧髂后上嵴骨髓穿刺活检较之单侧可增加 10% 的检出率。若骨髓侵犯阳性,病期则由 III 期改为Ⅳ期,对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意 义。
其次,须除外其他血液疾病如化疗前有些病人末梢血检查显示全血或某一系统明显低于或高于正常标准时,应做骨髓穿刺活检,明确是小细胞肺癌骨髓广泛侵犯,还是同时合并其它血液学疾病。
此外,临床常见经多次化疗的病人,其血象特别是白细胞持续低于正常标准,使化疗无法继续进行,病人此时最好接受骨髓穿刺活检。一方面为明确其骨髓造血功能 的状态,另一方面须除外骨髓侵犯。如果是化疗引起的骨髓功能抑制,经治疗骨髓功能可恢复并可继续化疗,如果是骨髓功能良好,医生可相应调整化疗药物或剂量 使化疗继续进行;如果是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侵犯,医生亦可调整化疗药物,使骨髓侵犯得以缓解。
27. 什么叫肿瘤标志物 ? 肺癌病人常需查哪些肿瘤标志物 , 有何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即指肿瘤组织和细胞由于癌基因、抑癌基因、其它肿瘤基因、和肿瘤相关基因及其产物异常表达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某些对某一肿瘤为特异性的,如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抗原( PSA ),亦可为某几种肿瘤共有的如癌胚抗原 (CEA) 等。
一个理想的标志物就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敏感性高,应主要由肿瘤细胞产生,并能稳定地在体液或细胞中检测到。 2. 特异性强,不存在于正常或良性疾瘤 中。 3. 可反映、预测恶性肿瘤复发或进展。 4. 在血、尿、体腔液中的浓度能反映肿瘤的大小,范围,特别是肿瘤复发临床尚无表现前也能测到。肿瘤标志物一般 可用以辅助诊断,判断疗效及监测病情进展。
肺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主要有: 1. 癌胚抗原 CEA :一种人类胚胎抗原决定簇的酸性糖蛋白。 2/3 非小细胞肺癌和 1/3 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 CEA 水平升 高。 2.CYFRA21.1 (细胞角质片段抗原 21.1 ),是目前研究非常活跃的一个新的肺癌标志物,非小细胞肺癌中 CYFRA21.1 的敏感性为 52-60% ,尤其是鳞癌敏感性超过 75% 。 3. 神经性特异性 烯醇化酶 (NSE) ,过去认为 NSE 是小细胞肺癌特异性抗原,但现在发现约 10-30% NSCLC 伴 NSE 升高。 4. 肺鳞癌中鳞癌细胞抗原 (SCC) 增高明显,但肺腺癌、小细胞肺癌中亦可增高。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均无特异性,相互间有交叉反 应,偶见于某些良性疾患及急慢炎症,故不能作为筛选或诊断依据,只能作为辅助诊断,判断疗效的辅助指标,某些良性疾患如肺炎、感冒等, CEA 可轻度上升。 一般 10~15 天可恢复正常,无需过虑。
28. 肺癌标志物能作为诊断肺癌的依据吗?
肺癌标志物不能作为诊断肺癌的依据,因为确诊肿瘤的主要标准只能是组织病理学和(或)细胞学诊断。检测肿标志物的作用在于 1. 辅助诊断:如影像学可疑肺癌 者,若肿瘤标志物明显增高,提示肿瘤的可能性大; 2. 判定治疗疗效:若治疗过程中,肿瘤标志物明显降低或达正常,提示治疗有效;反之,可能提示疗效不佳; 3. 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可监测复发:如肺癌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可测病灶均完全消失,此后在定期复查中应包括检测肿瘤标志物,若呈进行性升高,常提示肿瘤 可能复发或转移,应作进一步的检查。如一组 SCLC 达缓解后定期查 CEA ,发现 CEA 逐渐增加,3~5月后临床始出现转移征象。亦可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某标记物抗体检出隐性病灶,如锝标记的 CEA 单克隆抗体( 99Tc-C50 ),作者有一例 I 期低分化腺癌术后一月,化疗前分期检查,仅 CEA 10ng/ml (略高),余都正常,而 99Tc-C50 检出颅内 1 厘米左右的小转移灶,经治疗生存期近 5 年后死于其他原因。
29. 什么是肺癌的肺外表现?
临床上某些肺癌病人一开始并未出现呼吸道肺部症状,而是以肺外某些症候群就诊,这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而贻误诊断及治疗。常见的肺癌肺外表现包括: 1. 肥大 性肺性骨关节病变,多侵犯上下肢长骨远端,发生杵状指(趾)和肥大性骨关节病变,如膝关节肿大、疼痛。有些病人此征象发生快,可伴有指端疼痛、甲床周围环 绕红晕的特点,多见于肺鳞癌,易误诊类风湿关节炎; 2. 神经肌肉综合征,如脊髓小脑变性、周围神经病变、类重症肌无力和肌病等,易误诊为神经系统病变或皮 肌炎等,多见于小细胞肺癌; 3. 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如表现为肌力减弱、浮肿、高血压、尿糖增高的柯兴氏综合症(小细胞肺癌多见),或表现为恶心、呕吐、 乏力、嗜睡、定向力障碍等,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所致的低钠或高钙血症等(肺鳞癌多见); 4. 肾病综合症,皮肤肌肉病变如肌炎-皮肤肌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黑棘皮病等亦以鳞癌多见; 5. 电解质紊乱,如低钠 ,低钾综合症,鳞癌多见。因此,当患者出现以上病症而未发现病因或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作胸片或胸 CT 以除外由于肺癌所致。
30. 什么是综合治疗?
迄今手术仍为治疗肿瘤的首选方法,也是局部早期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单用手术,即使接受所谓“超根治术”,很多病人最终仍死于复发和转移,即使是如 I 期非小细胞肺癌经手术切除后 5 年仍有约 30% 死于远处转移和(或)复发。放射治疗为控制不能切除的局部病变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却不能解决肿瘤转移或复发的 问题;化学治疗即通过各种药物直接或间接杀死患者体内各部位的肿瘤细胞,但对瘤负荷常较大的局部病灶,其治疗效果不及放疗;生物治疗特别是有明确靶点的抗 基因产物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在某些肿瘤如晚期乳癌,非小细胞肺癌及恶性淋巴瘤等单用,特别是与化疗合用获得较好疗效,有一定延长生存期作用,但仍在继续研究 中;祖国医学在调动机体抗瘤能力,减轻其它治疗的副作用方面,有其独特长处,但直接控制肿瘤的作用一般较差,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根据上述各种治疗的优 缺点,在治疗实体瘤包括肺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综合治疗的概念。即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 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期尽可能地提高疗效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目前包括肺癌在内的各种肿瘤的治疗都已经处于综合治疗的时代,任何单一治疗均不能替代综合 治疗的模式。一般早期( I 、 II )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助治疗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III 期(包括可切除的 IIIA )以综合治疗为主; IV 期以化疗及改 善生活质量为主,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某些转移灶进行姑息放疗或介入治疗等。手术、放疗、介入治疗、热疗等为代表的局部治疗手段与化疗、生物治疗、靶向治 疗、基因治疗、中药治疗等为代表的全身治疗如何有机的结合,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是极为复杂的问题,也是肿瘤学家们目前不断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迄今 为止,肺癌的最佳综合治疗模式亦在研究中。
暂无信息